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百合班”——开花是每个人的本心

2015-10-21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每个人都是一株百合

每一届新生入学,我都会朗诵一个关于百合的故事:一粒百合的种子,被无情地甩到了一个偏僻遥远的断崖上,野草诅咒他,蜂蝶讥讽他。可是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我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于是,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终于,她开出了洁白的花,终于,她的种子飘满了整个山谷。

望着屏息凝神的孩子,我会追问他们:是百合幸福还是杂草幸福?是百合美丽还是杂草美丽?每一个孩子都由衷地喜欢百合,喜欢百合纯洁的梦想,喜欢百合的为梦想而开花,喜欢百合创造的百合谷地,他们由衷地渴望成为一株百合。因此,我更加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株百合,开花是每个人的本心。


时时点亮开花的梦想

开学前一天:定制每一朵“百合”的专属名片

为了迎接开学第一天,前一天晚上往往很少睡觉,因为,我想为每一个新生写上个性化的寄语,而新生名单,直到前一天下午三四点钟才发放到班主任手里。

学校的胸卡还没有发放,如何使彼此陌生的他们尽快熟悉,消除陌生感呢?我为他们设计了胸卡——他们的第一张名片。胸卡正面上端印着“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我有美丽的花”的红色字体。名片正中是三颗淡蓝色的星星,是给他们自己写名字的地方,下端是盛开的几朵洁白的百合。名片的背面,则是我根据他们的名字写的寄语。

我给书茗的寄语是:一本书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一杯茶是一个宁静的人生。宁静致远的你一定能成为季羡林先生一样的大家。

我给帅翰的寄语是:你一定是个书卷味很浓的男孩吧,因为酷爱读书,所以举止高雅、言语隽永、智慧儒雅。

我给诗恒的是:一定是个童心永恒、诗味永恒的女孩。清纯是你的名片,智慧是你的通行证,永恒的是你创造的一路美好。

给莹然的是:喜欢晶莹剔透的你,喜欢一心向学的你,喜欢你幽幽的书香味……有一天,你必然闪耀莹然的光芒,0924是你闪亮的舞台。

给昊昱的是:是个胸怀远大,雄心勃勃的女孩,也是个阳光开朗、豁达乐观的女孩吧,好喜欢这样的女孩哦,让我们创造一路的美丽风景吧。

一个一个,我向不曾认识的他们传达着我的善意与希望,传达着我的美好的祝愿。

在新生到来之前,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每个人的新书发放,并整整齐齐地统一摆放在右桌角。新生的学号张贴在左上角,他们的名片端端正正地摆放在桌子的正中间,而前黑板上则写上“0924因为有你更美好”,背景图案是百合花,落款是你们的朋友—科任老师的姓名。后黑板上则是“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歌词。书架上,是上届学生和我留给他们的好书。我想让所有的新生对新的班级有一种崭新的认识:这是一个温暖的、书香味十足的班级。这样的环境,必然使每一个人对新的班级产生尊重的情怀。

开学第一天——引导“百合班”诞生

我请一个先到的学生站在门口,请他对所有进来的孩子微笑着说:“你好,请跟我来,这是你的位置。”然后,请找到位置的同学替换,继续为新来的同学引领、服务。因为,我想让每个新生都能找到主人翁的感觉。

全部落座之后,我们开始了第一课,我说:请大家自己阅读自己的胸卡,先看后面,再看前面。我看到很多孩子露出了微笑,我请他们阅读正面的红字,说说其中的含义。并让他们猜猜星星的用处。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写上自己的名字。”我追问他们为什么要把名字写进星星里,回答精彩异常!有说:老师是希望我们能像星星一样闪亮。有说:老师是希望我们像星星一样团结,一颗星的亮度抵不过无数颗星星的一起闪烁,所以老师画了三颗星星。

我接着请他们说说名字的由来以及名字的含义。他们很大方地在前面介绍,而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蕴涵着父母美好的心愿。

然后,我朗诵了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我请他们为班级命名,于是又一届“百合班”诞生。

我们反复朗诵着: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我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为了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我想暗示新生百合的美好含义以及我们美好的心愿——我们渴望在崭新的地方成长为一株美丽的百合。



每个人都是一株百合

1、扑捉早读中的眼神——由关注四周到专注读本

每天清晨,在花坛边,端坐着读书或看书的,一定是百合班的孩子。每天清晨,每个孩子,从宿舍或是家里出来,很自然地走到花坛边,落座,拿起书,捧读。

周围,是刚开校门时有点嘈杂的脚步声、说话声、还有偶尔的呼唤声以及马路上的喇叭声。但是,百合班孩子凝在字里行间的双眸却是每个早晨最美丽的风景。

读书的姿势是最美丽的姿势。这个想法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被孩子领悟。

一开始在花坛边早读的时候,有人只要一看见周围的人出出进进就会情不自禁地行注目礼,一听见鸟儿婉转的鸣叫声就会情不自禁地侧耳倾听,有时,甚至还学百草园里的儿童时代的鲁迅,悄悄地观察几只蚂蚁的爬行……

我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呵斥。只是,有一天班会课,我把所有清风中早读时拍摄的镜头在教室的屏幕上播放了一遍。那次的话题是“专注与美”。

从此,这些明显的小动作在花坛边几乎消失殆尽。

孩子们的眼睛由关注四周回到了关注读本。

一段时间过后,又有新的情况出现。

少数人盯着读本,但是,只是发呆,并没有读进去什么。这种情况教室里应该也有。

我拍摄了很多特写——关于眼神的。

我请孩子们把早读时的眼神分类。他们很敏锐,居然分出了闪闪发光的“睿智型”,心不在焉的“懵懂型”,胡思乱想的“呆滞型”。我依然建议他们从审美的角度去看眼神,因为,爱美是每个人的天性。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那些被拍摄到“懵懂型”与“呆滞型”的孩子情不自禁地低下了头。

我即兴采访了那些“睿智型”的读者,他们的回答惊人地相似:自己设定了早读时的目标与任务,心无旁骛地一项一项完成。我继续采访:心里感受如何?他们回答:平静与充实。

那些曾经“懵懂”与“呆滞”的孩子很羡慕地看着“睿智”的孩子。

从此,百合班无所事事的早读现象绝迹。


2、观察餐厅排队的现象——由左顾右盼到定格读本

每个早晨,每个中午,每个傍晚,在排队等候用餐的队伍中,总能见到两列手捧美文的孩子。周围是嬉笑声、脚步声还有饭菜的热气与香味······在热气氤氲的餐厅,这两列孩子站成了文化的风景线。

读书是心绪烦乱时最好的宁静剂。

面对餐厅里的杂乱与急噪,我让我们班的孩子做了一回观察员,那次的观察任务是观察所有排队者的表现,揣摩他们的心理。

回到教室后,孩子们开始发布消息。

有说:队伍中最多的表现是踮起脚尖数数,有一个孩子连续数了三次,他在计算着他前面的人数,好算出什么时候才轮到自己。而且他的眉头始终紧锁,且眼神焦灼。

马上有人猜测:整个过程他既忍受着辘辘饥肠,又忍受着欲得饭而不得的窘状。

有说:还有互相寻开心的,但是眉目间却写满了因为无聊而没话找话的应付。

马上有人推测:这是一种无聊空虚却不得不忍受的心理。

有说:有人在规规矩矩地排队,但是,吃饭作为目标的排队显得比较无趣无味。

我说:看来,没事可干的样子不好看不说,还真的是一种心理折磨。我们有什么办法改变呢?

他们提议:我们带着书去看,这样既不会在队伍中喧哗或左顾右盼,更不会心急如焚或无所事事了。

我说:绅士的作风应该是餐厅最美丽的风景线,只愿有一天餐厅到处静悄悄,只愿有一天,所有的公共场所,闲暇的人只留给人读书的剪影。


时时打造学生的主场

开设小老师讲座——让每个孩子当一次教授

在孩子第一次为孩子作的讲座上。负责担任教授的是姜雨阳。她早早地坐在电脑旁。两个班级的孩子相继有序入场。大教室坐满了93个孩子和我这个站在南墙边的老师。

孩子们让关灯。关灯后,所有的亮点就只剩下电视屏幕上的了。雨阳教授制作了幻灯。

当彩色的字从屏幕上一个接一个蹦出来的时候,92双眼睛齐齐地盯住了屏幕。好奇,惊羡,渴望的眼神交织成了一幅最美的图画。

清晰的讲解声传来:今天,我要作的讲座是关于一预习,二课堂,三复习……

“课堂上要抬头,挺胸,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像听到了指令,底下的孩子"刷"地长出了一截,像雨后的春笋一样,个个饱满,个个精神。

电灯重新打开,雨阳从电脑桌旁站了起来,站在了讲坛前。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本笔记本。听讲的视线马上由电视屏幕转到了黑板,眼神明亮如月光。

雨阳演示并讲解——底下提出疑问——双方协商,最后,得出一个更合理的记笔记的方法。

然后,我出场,当堂让孩子们回忆所学到的方法。

一堂由孩子导读,由孩子完善,由孩子得益的讲座到此结束,效果出奇地好。

我即兴采访讲解的雨阳同学:请问小姜教授,为了将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看完并理解制作成幻灯,你花费了多少时间?

雨阳微笑着说:我自己读了两遍,选择了重要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习方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制作成幻灯,昨天大概到一点多钟。

我继续采访:您不觉得累吗?

雨阳笑了:也许有点累,但是,今天给同学讲解,看到同学们有收获,听得那么认真,感觉真好。而且,我发现,讲解之后,好的学习方法好象从我自己心里长出来似的,虽然作者不是我。

我笑着说,让我帮你概括: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做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你对他人的价值越大,你越幸福。

我继续采访其他同学:觉得这样的讲座怎么样,有没有也想试一试?

他们回答:通过倾听,发现了自己过去学习方法上的不足,真好。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对大家都有帮助的书,然后介绍给同学。

那我们就约定每周一本书,每次由至少一名同学担任教授哦。



时时过一种美好的生活

由“你好”展开联想——让孩子学会真诚

新校区有新教室,新食堂,但没有新宿舍。于是,我们每天早晨乘校车去新学校,傍晚再乘校车回老校区。路上大概有十分钟的时间。

我提出要向司机叔叔问好,于是,上车时,车厢里一人领,全班一起说“司机叔叔早上好”,下车时,车厢里一个领,全班一起说“谢谢司机叔叔”。但不是每一次喊声都热情洋溢,渐渐地我听出了一种流于形式的应付。

一次班会课,话题是“你好”,我即兴采访:把“你好”扩展开来应该是什么句子呢?有说:“希望你一切都好”;有说:“祝愿你什么都好”。我说:概括而言,其实“你好”不是一种通俗的习惯,而是对他人一种真诚美好的祝愿。一个真诚祝愿别人的人是富有的,因为他心中有对他人的善意。一个被别人真诚祝愿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关怀。我继续说:不知道有没有人观察过,在我们每天向司机叔叔问好的时候,司机叔叔的表情。有孩子马上回应:司机叔叔微笑了。我说:司机叔叔笑了,他一定因为你们的善意关怀而感到温暖,一个心情很好的司机叔叔,他一定把车开得最为平稳,他心里一定这么想:孩子们那么可爱,我得平安地接送他们哪。可见,你对司机叔叔的善意已经转化为司机叔叔对你的关怀,于是,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短短的旅途充满了愉快,不是吗?

老师想问一下大家:如果没有司机叔叔,我们会怎样呢?

孩子很聪明,马上就说:我们学习的时间就会很少,所以,真的要感谢司机叔叔的劳动。

“所以嘛,以后无论说‘你好’还是‘谢谢’都应发自肺腑哦。”老师还想追问一下:我们还应该对哪些人真诚“问好”与“谢谢”呢?

有孩子说:老师,感谢老师的教育,没有老师,我们会变成野蛮人的。

有孩子说:食堂里的叔叔阿姨,没有他们的劳动,我们会饿死的。

有孩子说:清扫洗手间的阿姨,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会脏死的。

有孩子说:感谢所有人,因为没有别人的劳动,我们根本无法生活。

我说:好,既然大家知道生活中无法离开别人,那么,从今天开始,

就让我们学会真诚地对一切人问好。

于是,从那天开始,“问好”不再局限于车厢,餐厅里的工作人员在从窗口传出餐盘的时候,总能听到一声甜甜的“谢谢”,于是,窗口便多出了一朵朵的微笑,伴着温暖的气息,餐厅里,就氤氲着一种幸福。


每个人都能开出最美的花朵

因为无限信任孩子的开花之心,所以,每学期,每个月我都引导他们写下自己的目标,而我所做的就是真心地为他们加油呐喊。孩子落入低谷,灰心沮丧时,我会讲海燕与麻雀的故事,虽然麻雀一开始飞得比较高,但真正能飞过大海的依然是执着的海燕;我会播放《功夫熊猫》给他们看,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我会和他们一起唱响“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我会和他们一起聆听《命运交响曲》,大声喊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让他们始终相信失意只是暂时,人生不必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我的所有教育活动几乎都蕴涵着激励:我会讲述我的那个已在大使馆工作的学生,那个担任奥运会秘书长翻译的学生,那个已公费在美国读博的学生,我着重告诉他们的是:他们并非三头六臂,并非智力超群,而是,他们始终有目标并坚守。我们一起看名人传,我让他们明白名人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们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为理想付出了许多,许多。

假期里,我会和孩子一起飞向新加坡,飞向英国,因为喜欢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的能力培养,所以,有孩子就确立了考新加坡的志向,奋发向上;因为向往剑桥,初三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孩子利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通过了大学生都很难通过的托福考试。因为向往海中,因为老师对她的无限信任,有一位因病而掉到末尾的女生在最后两个月奋起直追,终于如愿以偿······

请你相信:每一个孩子真的都是能开花的百合,好学是他们的本心,我们真的不该用智力一般就给孩子定下了一生平庸的结论。所有的老师与所有的家长都有职责引导孩子过一种美好向上的生活,努力呵护他们的本心,让他们焕发出应有的光芒。(文章来源:《星教师》微信公众号)


俞玉萍:新教育榜样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主张“不为考试教语文”,大胆取消了语文课外练习,代之于培养学生灵性和智慧的经典阅读。在江苏海门东洲中学,她打造了“中国百合班”,希望孩子们的生命能像百合一样怒放。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